科技考古助力中华文明探源 ******
二里头石钺装柄时的捆绑及防滑加工痕。邓聪供图
二里头植物考古的谷物。刘昶供图
二里头的绿松石微痕研究,放大后显示的磨痕。邓聪供图
核心阅读
农业经济的复杂化和生业技术的多样化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和推动了中原地区社会发展进程。
交通工具的发展,拓展了王国经略的地域范围,加强了内部的政治经济联系,也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
外来物种、技术与知识等生产力要素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本土化之后,在中原地区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明探源,需要坚持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科技考古大有可为。“中华文明探源”第五阶段研究自2020年开始,将持续到2024年,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8个课题中,有4个以科技考古为主导。这些课题为研究牛河梁、良渚、石家河、陶寺、石峁、二里头等关键遗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等关键地域,距今5500—3500年间关键时段的文明起源与演进路径,提供了支撑。
湖北襄阳:汉江湿地万鸟翔集******位于襄阳城区的汉江国家湿地公园面积5.84万亩。杨东 摄
夕阳西下,候鸟掠过汉江江面。杨东 摄
成群候鸟栖息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杨东 摄
1月30日,成群结队的越冬鸟儿汇聚于湖北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时而在水面嬉戏,时而在空中盘旋。近日,湖北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工作完成,共观测到各类水鸟35种11121只。位于襄阳城区的汉江国家湿地公园面积5.84万亩,自2019年以来,汉江全面禁渔、禁采、拆违,生态系统得到自然恢复,鱼类明显增多,吸引大量候鸟在此栖息。
凤凰快3地图 |